截至5月10日,8个中央指导组已全部完成对河北、安徽、河南等6省,湖北潜江、湖南常德等2市,以及经济日报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3家中央单位的进驻工作。这场覆盖地方与中央直属机构的全党作风教育行动,以“学查改”一体化推进为抓手,剑指基层形式主义、年轻干部作风隐患等新动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作风保障。
【核心部署:全党动员,靶向治理】
根据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此次学习教育自全国两会后启动,至7月结束,覆盖全体党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据显示,2025年3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994起,其中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占比高达93.5%,凸显基层作风建设紧迫性。
指导组进驻名单呈现“分层分类”特点:既涵盖河北、安徽等传统农业大省,也直指国家电网、中化集团等资源密集型企业,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此类单位因权力集中、项目密集,易滋生“四风”隐形变异问题。
【进驻实况:明查暗访与群众监督并举】
进驻期间,各指导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参照一季度安全生产考核巡查模式,指导组同步开通举报电话、电子邮箱,重点受理:
形式主义新表现:如“数字留痕”“层层加码”等;
年轻干部作风问题:包括违规吃喝、收受电子红包等;
基层“微腐败”:在民生项目、惠农资金中吃拿卡要。
在湖北潜江,指导组通过暗访发现,某镇以“工作留痕”为由要求村干部每日上传20张工作照,经督办后该镇已取消此类考核指标。
【数据洞察:享乐主义抬头,年轻干部成重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显示,2025年1-3月查处问题呈现新特征:
享乐主义抬头: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占比54.6%,较2024年同期增长12%;
年轻干部违纪高发:35岁以下干部问题数同比增长23%,多涉及违规吃喝、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
基层形式主义新变种:77.8%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集中在乡村振兴项目验收、环保督察整改等领域。
针对年轻干部作风隐患,中央指导组要求各地建立“成长档案”,对提拔不满3年的科级干部开展“作风体检”。在湖南常德,指导组推动建立“青廉导师制”,由纪委书记一对一帮带年轻干部。
【地方响应:从“纸面学”到“事上改”】
进驻地区已启动专项整改:
河北:针对“文山会海”反弹,明确省级会议时长压缩30%,发文数量减少25%;
安徽: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清查2018年以来政府承诺未兑现事项137项;
国家烟草专卖局:叫停11个品牌过度包装专项审计,节约经费超800万元。
怒江州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5月9日研讨中强调,要将作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挂钩,对在招商引资中搞“酒桌签约”的干部“一票否优”。
【专家解读:从“治标”到“治本”的跨越】
中央党校教授王明华指出,此次学习教育呈现三大突破:
常态化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党委(党组)年度考核,权重提升至15%;
技术赋能:运用大数据筛查“吃公函”、私车公养等隐形问题;
群众评判:在指导组考核中,群众满意度占比从30%提升至50%。
随着进驻工作完成,8个指导组已转入“督导整改”阶段,要求各地6月底前上报“四风”问题台账及整改方案。这场贯穿全党的作风教育行动,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撰稿 :褚新兵
主编:欧阳雪
责任编辑:刘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