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庆长假尾声临近,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与A股交易所同时释放强烈信号,预示着中国经济政策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深度加码。10月6日傍晚,国家发改委提前预告,将于节后首个工作日——10月8日上午10点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系统落实万亿级增量政策,力促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具体举措。发布会由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携四位副主任共同出席,如此豪华的“一正四副”阵容,无疑彰显了政府推动政策落地的决心与力度。
当晚,上交所紧随其后,发布通知宣布自10月8日起延长接受指定交易申报指令的时间,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交易的效率。这一系列密集发布的政策信号,无疑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股市已做好充分准备,政策支撑随时待命,弹药充足。
与节前相比,此番政策加码呈现出显著的区别。节前政策主要聚焦于“货币+房地产”领域,而节后则转向“财政+实体产业”,更加注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庆假期期间,港股市场的暴涨以及彭博社关于中国即将发行万亿国债的传闻,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期待值。尽管官方尚未对这些消息进行正式回应,但国家发改委此次提前预告发布会,已被视为中国财政政策正式发力的前奏。
参加10月8日发布会的四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各自拥有不同的职责背景和近期活动,透露出宏观政策即将发力的方向和领域。其中,刘苏社长期深耕固定资产投资和增发国债项目,他强调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赵辰昕则重点关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曾提出“6万亿设备更新计划”;李春临现任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他近期多次提及要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并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郑备拥有丰富的经济发展经验,她曾表示新型城镇化将拉动未来五年内约6万亿的新增投资需求。
从已出台的政策和规划来看,仅“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两项规划就可带动的新增需求规模已接近12万亿。市场关于“十万亿新增投资计划”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这些政策和计划需要提前或加速推进,以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和消费。
节前一系列政策发布后,股市情绪一度被点燃,但随后也伴随着担忧和疑虑。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指出,尽管政策信号显著提升了市场预期,但从政策信号释放到宏观经济触底反弹之间存在较长的时滞。因此,国家发改委即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不仅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也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发力的方向和领域。
这一轮提振政策的大致轮廓已经清晰:货币政策先手出击,以股市和房地产为突破口,提振市场信心;财政政策接力跟进,从实体层面改善宏观基本面,稳住市场预期,建立经济企稳回升的长期基本盘。简而言之,就是“提信心、稳预期、活经济”。
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在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利影响增多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再次加码经济政策,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在金融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系列重磅举措,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这些政策的落地,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还有效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多项其他增量政策,以全面支持经济增长。在消费领域,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居民消费;在创新领域,政府加大对新型技术企业及创业公司的财政支持,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活力,更有助于激发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效率,还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汇聚中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政策的深度加码无疑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万亿级增量政策的蓄势待发,不仅为股市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更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坚定决心和有力推动下,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联播
责任编辑:欧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