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Viewpoint

在金融市场波澜起伏的当下,中国行为法学会财经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前院长刘纪鹏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对量化交易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9月3日,刘纪鹏在出席“新机遇 新活力 - 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4”时指出,量化交易以其三大鲜明特征 - 高度自动化、程序化决策及高频交易能力,成为市场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高频交易的边界模糊,即便在证监会已设限之下,其潜在影响仍引发热议。

量化交易:速度背后的公平性挑战
刘纪鹏指出,量化交易有三个核心特点:机器操作、程序化以及高频交易。高 频交易的定义很简单,每分钟执行300次以上交易就算高频,而 证监会对这种极端高频交易已经进行了禁止。然而,问题并不止 于此,难道299次的交易频率就不构成问题了吗?这种打擦边球 的行为,正是目前量化交易在中国股市中引发争议的根源。
刘纪鹏认为,量化交易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通过程序设定,以极快的速度 在市场中寻找微小的利润机会。例如,当利润达到5%或6%时, 系统会自动进行交易。这种“智能化”的操作手段,虽然看似技 术先进,却在实际中压制了市场的正常交易量,使得市场无法形 成真正的流动性。
暂停量化交易:必要且紧迫
刘纪鹏提出一个直击人心的问题:“这样的制度,我们能不能先 把它暂时停掉?”在他看来,量化交易对市场的影响已经严重扭 曲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中国股市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后者的机 构投资者占比高达80%,而中国的股市则以散户为主,散户占比 高达95%。在这样一个独特的市场环境中,量化交易的存在是否 公平?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情况是,拥有量化交易手段的机构投资者如同手握“武器”的猎人,他们撒下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市场中所有的“小鱼苗” —网打尽。而广大散户,由于缺乏这种“武器”,只能在这个市 场中无奈地等待,最后可能连一条鱼都钓不到。这样的现状显然 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公平的。刘纪鹏说。
散户的困境与出路
刘纪鹏指出,中国股市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散户参与,正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环境 和国情所决定。散户们没有复杂的金融工具,没有强大的后台支 持,更没有如量化交易这样的“高科技武器”。他们更多的是依 靠个人的分析和判断,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然而,当市场中的“对 手”握有量化交易这种高效、精准的工具时,散户几乎没有任何 胜算。
刘纪鹏的呼吁,无疑是为这些散户发声。他看到了散户在市场中 的困境,也看到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失衡。暂停量化交易,或 许是当前最为现实、最为直接 的一种解决办法。至少在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规则、保证公 平竞争之前,暂停这种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为散户们争取到更 多的生存空间。
监管与市场公平:迫在眉睫的挑战

刘纪鹏郑重提出自己的主张:暂停量化交易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但它是一个必要的开 始。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量化交易 固然是现代金融科技发展的产物,但如果这种技术手段破坏了市 场的公平性,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就需要被重新审视。


图/文:欧阳雪、赵鹏宇

责任编辑:欧阳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