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Forum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进程,9月1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指导,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主办,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政企智库政企工作委员会协办,北京锦润天成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食品、药品与健康法治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论坛围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食品药品和健康行业的法治化发展”主题,分别从宏观政策的解读、行业监管现状的剖析、专业前沿知识的分享、行业发展的展望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全国政协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王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李文燕、郑光、张宝欣,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程相会等领导、专家出席。
论坛分别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崇坤,黑龙江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才主持。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新经济法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第一任检察长程相会在开幕致辞时指出,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牵动千家万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安全,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的重要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强调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们高水平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希望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全体嘉宾紧紧围绕我国食品药品健康与法律工作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研讨,切实摸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需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最大程度凝聚共识,为食品药品健康行业更高层次上的法治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智力保障。同时,希望食品药品健康委员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委员会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聚焦主业,强化品牌建设,按照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创新理论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建强人才队伍,为我国食品药品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黄竞仪表示,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医“防治结合”“治养结合”思想及其“药食同源”理念受到空前重视,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挖掘道地中药材产业潜力,旨在寻找更多药食同源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推进产业链发展。药食同源是中华优秀文化和中药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食养、食疗、药膳相融合,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健康资源。要秉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时代之姿,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为出发点,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维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贡献。

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主任委员苏林波指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和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尽主责,针对食品药品和健康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坚持以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来追踪工作,把握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序社会的辩证关系,在“产”“管”“治”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政府监管、社会共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监管和高水平治理有机结合,携手推进食品药品和健康法治化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要强自身,着力打造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平台,把服务研究、宣传、监管、自律、法治作为中国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宗旨服务,把委员会工作抓实、抓紧、抓出特色、抓出形象。

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发表《以食药之道还治食药之“病”——关于完善食药治理体系的几点感想》为题的主旨演讲,提出关于完善食药治理的构想和建议,强调借用中药配伍禁忌和君臣佐使学说,对相关法律规范和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了独特见解,科学系统地阐述了食品药品安全与行政监管的重要关系,指出要让法律成为人民健康的护身符,要用法律武器捍卫食品药品安全,守护好食药安全底线,同时,也要注意平衡好食药监管与食品药品企业发展的关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标准要科学,要留有余地,防止一刀切和监管权的滥用。他强调要防止食药监管中的腐败行为,防止监管主体被监管相对人所俘获,要规范惩罚性赔偿的使用。要充分发挥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在食品药品治理中的作用。他呼吁所有社会组织、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要成为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的启蒙者、宣传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发表以《生命科学与未来病原体研究》为题主旨演讲。介绍病原体的入侵,病原体在所属细胞里的转录与复制以及组装与释放。他指出,科学基础研究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很快地转化应用,尤其是发生重大传染病时,一定要立足人民健康进行科学研究,要聚焦病毒结构的研究,精准找到病原体并精准进行打击。他倡导要跨学科研究,要结合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的研发,突破学科壁垒。基础研究做得越深,就距离好药、新药、特效药、老百姓吃得起的便宜药就越近,为发现和设计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的新型药物和新疗法作出应有贡献,实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他和他的团队很多研究成果已广泛运用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服务领域。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全国政协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王国强发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题主旨演讲,围绕中医药在创新健康理念和转变医学模式、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科学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科学知识、完善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建设健康环境和生态绿色医疗、发展健康产业和提供健康产品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司原一级巡视员毛振宾在《监管科学支撑引领食品药品法规建设行稳致远》为主题的演讲中,提出当前在食品药品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面临科技创新不足,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监管水平和能力匹配度不高等挑战,他认为,要充分发挥监管科学的支撑引领作用,从政产学研监金服用多个维度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法治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和法治建设新格局,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治理体系和法治建设现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法学教授胡云腾在主题为《惩治食药犯罪的若干问题》的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的现状以及特点:一是自2021年初以来,犯罪趋势总体平稳,说明治理成效明显;二是犯罪案件类型多样,手段隐蔽,链条复杂,依法查处打击的难度增大;三是随着科技和信息发展,新的犯罪形态不断出现,尤其是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和进行虚假宣传的现象突出;四是在认定涉案物品的性质和犯罪分子主观明知问题上经常发生分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在主题为《药食同源与自然力》的发言中,举例阐释了自主生成力、自相耦合力、自发修复力、自由代谢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护力、精神统控力七种人体自然力,表示医学目的应该是研究、呵护和增强人体自然力,避免过度治疗破坏身体自然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也有助于保持自然力。

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崇坤在以《强化法治思维,促进食品药品行业发展》为题的发言中,提出中国行为法学会要以平等的心态汇集广大的会员,共同研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要利用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执法和司法难题,更好地维护企业的权益。要集思广益,汇聚力量,研究技术理论,为科学立法提供基础,更好地保障生产经营环境。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现代发酵工程与未来食品研究所所长,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专家委员、理事王友升在主题为《未来食品生物智造面临的法律法规挑战》发言中,认为未来食品生物智造主要面临人口增长、环境变化、战争冲突等危及全球食物安全供给,食物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和浪费严重,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和个性化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等挑战,同时带来动物细胞工厂、微生物细胞工厂、绿色化学合成未来食品新型生产方式,能减少食物损失的未来食品供应链减损与加工技术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未来食品多元化和个性化设计等机遇。此外,也面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农药残留问题的法律问题等。

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院长、全国科学工作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标准化与能力建设委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特邀专家王民权在主题为《食品药品健康创新发展》的发言中,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与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不足、政府加强监管与人民期盼存在差距、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与资源分配不均加大、让法制在食品药品健康领域生根发芽五方面对围绕如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食品药品健康更高的需求和创新、让圆通制科学工作法为千家万户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首席法律专家、法学博士,内蒙古法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原副厅长,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欣在主题为《让中国式法治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报告中介绍了食品药品相关案件情况,主要表现为全国法院受理案件众多,但食品、药品案件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此类案件存在取证难等困难,一些基层单位往往以罚代刑,大多作行政处罚,起诉到法院按刑事案件处理的比例相对较少。他认为,处罚与鉴定标准问题是处理食品药品领域案件的关键,如土豆大小、生长变化可能涉及标准和营养问题,应研究科学合理的标准;人民法院在审理食品药品相关案件时,应将多数案件分层级解决在基层;上级法院应及时公布食品药品案件典型案例,建立示范效应。


原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北京三略研究院教授,国内资深营养食疗专家,中国食疗产业化概念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委员会专家委员、理事顾奎琴作在主题为《〈中国食养文化〉之应用实施案例分享》的发言中,阐释了有关食养的理念、慢病与饮食、食养餐等具体内容,认为现代人的饮食不应只追求吃饱吃好,而应注重饮食调养。

江苏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原中国国际税务咨询公司副总裁,青爽(北京)税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青作在题为《金税四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与应对》主题报告中对金税四期的功能作了详细介绍,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来源主要为政策执行不确定、发票风险越来越大、税务稽查防不胜防、税务机关越来越强势四个方面,并提出了风险应对建议:一是树立政策思维,二是正确纳税筹划,三是发票是底线,四是风险应对要及时,五是合理利用国际税收及税收洼地。

北京市盈科(经济技术开发区)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律协十一届医药专委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戴匯瑜在题为《医药行业广告合规》的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医药行业广告营销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健康养生知识变相发布药品广告、商品性能功能信息与实际不符、广告内容与说明书不一致等法律风险点。

论坛还发布了《食品药品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


论坛期间,颁发了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特邀专家证书、特邀合作牌,并举行了企业家代表圆桌访谈。


黑龙江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才在主持闭幕总结时指出,本届论坛特点主题突出,紧扣食品药品和健康法治化主题,深入探讨新问题、新挑战,达成共识。内容丰富,涉及多方面研讨交流,推动法治化工作,取得丰富成果。议程高效有序,衔接顺畅,保障有力,体现了委员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下一步,中国行为法学会食品药品健康法治委员会将落实此次论坛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抓实法治服务,做实平台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联合的方式进行,共计15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责任编辑:欧阳雪



返回
顶部